4月11日,20余名乘客因不满航班延误滞留,冲上机场跑道。一时间,航班晚点、延误的赔偿机制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4月12日,作为一度延误率较高的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宣布推出航班延误险。新民网记者看到,其此次推出的航班延误险不仅首次增加了航班取消的赔偿,还明确了航班延误的判断标准,而赔付上限为400元。
然而,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尽管航班延误导致的矛盾不断,不少乘客对于航班延误险的知晓度、接受度却仍然不高;法律界人士则指出,探索采用保险理赔的方式改善航班延误带来的纠纷是比较好的途径,但投保方式却值得商榷,“最好是由航空公司而不是乘客个人来投保。”
民营航空首推延误险最高赔付400元
记者看到,春秋航空宣布推出的航班延误险,乘客可在订购机票时一并购买,每份保险的价格为20元,赔付的最高额度则为400元。
记者注意到,区别于国内大多数航班延误险,按照该航班延误险的保险条款,“航班取消”首次被列入了赔付范畴。条款明确,若非被保险人自身原因,其遭遇预定搭乘的航班被取消,可获得300元的赔付。
此外,对于航班延误赔付,这份航班延误险也明确了延误界定的标准及具体的赔付方案。
“航班延误的判断标准是航班承运人发布的定期航班时刻表的预定起飞时间和航班实际起飞时间之间的差。”记者看到,按照保险条款约定,如因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机械故障、航空管制或航空公司超售机票,以及其它非旅客自身原因,导致被保险人遭遇所预定搭乘的航班较预定起飞时间延误,且延误达到保险单所载明的时间的,均可以获得赔偿,“每延误3小时赔付200元,最高赔付400元。”
航空延误险知晓率不高
事实上,航班延误险并非“新生事物”。新民网记者采访中发现,早在两年前,东航就曾推出过航班延误险,多家保险公司也都有相应的险种在各大航空公司网站上发售。某知名保险公司就曾推出航班延误险承诺,明确航班延误4小时及以上赔偿400元/次。
而除了传统的航空公司、保险公司外,银行、网站等也在近年纷纷加入赔付行列:某大型购物网站保险频道今年年初宣布推出“航班延误险”,明确如果消费者计划搭乘的航班延误而且实际到达时间延迟超过2个小时,即可获200元赔偿金;也有不少银行的航空联名信用卡,可为乘客提供每次200——1000元的延误赔偿。
尽管如此,记者随机调查10位市民后却发现,航空延误险的知晓率、接受度并不尽如人意,超九成市民坦言,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一险种,也不会考虑购买。
不少受访乘客都表示,赔付的范畴是非乘客原因导致的延误,但保险却要乘客自己掏钱买,“有点难以接受。”
保险赔付延误可由航空公司投保
“其实,按照相关规定以及业内公认的做法,即便不购买延误险,由于航空公司的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只要超过4个小时,消费者也可进行索赔。”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刘春泉指出,尽管如此,由于航班延误4小时以内的赔偿规定尚不明确、业内规定缺乏法律约束效力等原因,乘客索赔时往往会遇到扯皮,甚至发生类似近日的极端情况。
也因此,刘春泉指出,通过保险理赔减少航班延误引发的乘客和航空公司之间的纠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方向,通过走市场化的路子,消解旅客在航班延误时对航空公司的一些不满。”在刘春泉看来,把赔偿市场化、商业化,由保险公司通过理赔方式支付,如果运作得当的话,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对于旅客需要自行承担投保费用的现状,很多人确实是难以接受。”刘春泉据此建议,类似的航班延误险能否由航空公司来承担,“这样一旦航班发生延误,需要赔付,航空公司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走理赔途径;保险公司为了控制赔付比例,反过来也会督促航空公司加强管理,减少延误。”
此外,刘春泉也指出,为了避免在理赔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建议在大型机场成立一个包括空管、航企、机场以及消费者等多方参与的第三方机构,对航班延误的责任进行认定,“在延误发生后,向有关方面核实下延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判断是否该赔付,减少相应的纠纷。”(文/李欣)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4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