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中国民用航空局宣布:基地位于武汉的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自3月15日起暂时停止运营。很多人认为:东星航空停运源于其欠债太多无力偿还、公司内部管理薄弱等原因。实则不然。究其根源,东星总裁兰世立冒进的资本运... |
中国民用航空局宣布:基地位于武汉的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自3月15日起暂时停止运营。很多人认为:东星航空停运源于其欠债太多无力偿还、公司内部管理薄弱等原因。实则不然。究其根源,东星总裁兰世立冒进的资本运作模式,很可能是将企业带入深渊的祸根。
以小博大
在资本运作方面,兰世立最擅长以小博大。从餐饮、房产、电信增值业务,再到旅游,甚至花巨资买断景区的经营权等,前后加起来超过了20个行业。在这些领域中,兰世立无一例外地以极小的投入获得巨额回报后退出。进入航空业之前,兰世立已经成为资本运作的传奇人物。
2005年6月,兰世立拿到了中国民航总局批准筹建东星航空公司的批文,成为航空业向民营资本开放后最具传奇色彩的玩家。与春秋、鹰联等其他几家民营航空不同,他用东星航空注册的8000万元资金,撬动了价值120亿元的飞机,相当于是一个只有一元钱的人,借来了100元钱做生意。
2005年11月,东星航空签署了同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租购飞机协议。协议包括:向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租用10架全新的空中客车飞机,另外向空中客车公司订购10架飞机,20架飞机的总价高达120亿元。飞机分批到货,东星将在5年内分批支付完这笔巨款。而此时的其他几家民营航空公司的飞机总和,也不到10架。
这次协议的达成,让许多人再次对兰世立佩服不已。关键一点在于,他与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协议是在没有任何银行担保的情况下达成的。实际情况是,对于兰世立玩如此大的航空项目,国内没有一家银行敢给他担保。但是美国租赁方在对东星考察并进行评估后,却做出了免担保的决定。
危机之下
2008年金融危机,让兰世立变成了一个裸泳者。作为初始注册资本仅8000万元的小型航空公司,在开创之初,东星航空就抛出20架飞机的庞大采购计划。在自己多元化宏伟蓝图中,兰世立曾寄希望于旅游、房地产等强大的现金流来保证东星航空维持运营,同时伺机寻找新的突破口。但金融危机,过早粉碎了他私募融资和上市的美丽梦想,国内房地产的持续低迷也斩断了东星航空最大的输血管道,其高额的债务日渐浮出水面,终至今天崩盘。
2008年上半年,高盛曾有意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东星约25%的股份。如果按此推算,东星航空当时的估值价约为4亿美元。而兰世立的心理价位在10亿元以上,如此的价格落差粉碎了兰世立的心理预期,也遏制住了他理性的神经。结果,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没有什么能够将东星从深渊之中拉回来了。
弱势群体
在资本的博弈中,民营企业历来占据下风。一段时期内的政策放宽,进入门槛放低并不代表低成本、低风险运营。在经济与资本盛宴之下,可能民营资本在欲望上会有所满足,但在当前经济低迷下,出身、地位、经济实力上处于明显弱势的民营航空公司自然不能避免落魄境地或被抛弃的命运。
即便没有金融危机,兰世立的东星能否继续飞下去,也是个未知数。平心而论,兰世立的飞机租赁模式,算得上是航空业资本运作模式的一次创新,就如同当年石油商会的龚家龙与德隆的唐氏兄弟们一般,无一不是在资本运作领域匠心独具。都是资本高手,并且在充分计算风险成本与利润之后做出了选择,却为何殊途同归、先后入狱?资本运作模式的创新,对于现在的中国民营资本,真的这么可怕吗?民营企业家与民营资本,在现在的中国特色环境下,应该如何发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