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航行业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润高达137.2亿元的情况下,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从本月5日起“义无反顾”地上调至800公里以下60元、800公里(含)以上100元的历史最高价位。 这次未经听证程序的单方面涨价自然会引起乘客不满。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因航油涨价成本增加大概107.9亿元。但是,根据民航总局的统计数字计算得出,各大航空公司今年收取的燃油附加费已超百亿元,不仅可以弥补航油上涨的成本,甚至还有约30亿元的“赚头”。但是,此次涨价仍有专家表示是“国际惯例”。 又是“国际惯例”,又是“与国际接轨”。近年来,“与国际接轨”成了时髦口号,涨价一般都要打“与国际接轨”的主意,以至于“与国际接轨”成了涨价的代名词。 油价要“与国际接轨”、天然气价格也要“与国际接轨”;银行收取跨行查询费是“国际惯例”、电信拒绝取消月租费也是依照“国际惯例”……一个误区也就由此产生:似乎只要“与国际接轨”了就万事大吉了,就是发展进步,就是解决问题之道。 比如交通卡,据说买卡要交押金是国际惯例,可是,有人计算过,全国交通卡的余额能产生高达三千多万元的利息,在这笔钱如何处理上,国际惯例却被抛诸脑后了。 比如房价,有人说我们的房价还不算高,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的涨价空间,却对我国的收入水平低的现实视而不见。如此的片面性接轨比比皆是。 而且,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与国际接轨都是单方面的。比如油价,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油价要“与国际接轨”,油价就跟着涨。可是,国际油价回落时,国内油价却不见动静,反而把“中国国情”搬出来,说中国情况特殊云云。涨价时乐此不疲,降价时却百般耍赖。 银行在收取跨行查询费时也是拿“与国际接轨”来搪塞用户的,但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个所接之轨,居然是巴基斯坦的惯例。而且,银行在收费时与国际接轨,服务时却是另外一副模样;收费收得不亦乐乎,服务却不情不愿。 涨价的时候大讲“与国际接轨”,轮到降价时却避谈国际惯例转而讲“中国国情”了。“中国国情”和“国际接轨”几乎成了垄断机构转嫁成本和大肆敛财的绝佳借口。如今的“与国际接轨”,仅是单方面、选择性地接轨,很大程度上只接收费之轨,不接服务之轨;只接涨价之轨,不接降价之轨;只接自利肥私之轨,不接公众利益之轨。消费者的高付费换来的却是低水平的服务甚至是欺诈性的服务。 如此挑肥拣瘦,几乎连带着把国际惯例的名声给彻底破坏了。 客观地说,“与国际接轨”本身并不必然导致以上种种乱象,有些国际惯例恰恰是社会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比如重视人才的国际惯例、最低社保的国际惯例、带薪休假的国际惯例、服务消费者的国际惯例、涨价听证的国际惯例…… 在进行国际接轨的时候,我们为何不主动去接这些“轨”呢?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