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陕西秦腔博物馆开馆,“秦腔迷”陈爱美与来自英国的伊妮德一同观展本
“看了咬牙旦,一年四季不吃饭”、“看了抱抱的《走雪》,干起活来不用歇”……在秦腔博物馆通道两侧,一条条有趣,充满陕西味的秦腔谚语让参观者发出会心的微笑。昨日,陕西秦腔博物馆在西安交大艺术馆三楼正式开馆。
500珍贵秦腔展品登台亮相
昨日上午,陕西秦腔界老中青艺术家以及数百名秦腔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陕西秦腔博物馆开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约500余件,共分13个板块,分别是:概述、领导接见、演出剧目、展示厅、唱腔音乐、表导演艺术、舞台美术、演出团体、演出场所等,以文物静态展示为主,同时辅以多媒体查询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立体展示秦腔这一古老艺术。
据悉,馆藏重要文物史料距今271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手抄本《回府刺字》;易俗社名家孙仁玉、范紫东等名家的手稿、照片;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提供的清代手抄本、古老的印刷刻板工具;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的剧装、戏箱、道具等;易俗社解放初第一批学员(49级)的入学档案照片等均被馆藏。
秦腔博物馆属于公益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的参观方式,市民可以到文艺路戏曲研究院售票处凭身份证领票。
政府、高校联手办博物馆是双赢
“这是陕西首个由政府出资,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联合成立的博物馆。对高校和政府而言,绝对是一个双赢局面。”在昨日的开馆典礼上,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和西安交大人文学院院长边燕杰均表示了同样的意思。
记者了解到,目前,秦腔博物馆由文化厅和交大共同管理。
刘宽忍表示,秦腔博物馆选址在交大,并不是说政府拿不出地方来建博物馆,而是因为高校在传播、传承传统艺术上有独特的优势,高校的学术氛围、丰富的资源会更好地促进秦腔的发展。
边燕杰告诉记者,在国外,由政府出资,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建立民间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非常普遍。博物馆主要有两个功能,积累知识和教育。在美国,大学只要愿意建博物馆,就可以向政府申请援助基金。记者 吴成贵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