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国交通部长玛丽·彼得斯在北京透露,由于中美双方尚需在空域及航权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因此中美新航协草案的出台时间将从之前预计的5月延迟到今年年底。玛丽·彼得斯同时表示,美方希望中方能在空域和航权方面“更加开放,很显然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自2004年中美双方签署为期6年的《中美航空协定》,根据该协定,中美航线上各自飞行的航班数量将从2004年起的6年内,从每周54班分阶段增加到249班。其中,中美双方各自每周可以增加195个航班。协议还规定,允许双方分别在2004、2005、2006、2008和2010年,每年新增加一家客运或货运航空公司经营中美航线。而现在,美国的航空公司已经远远不满足于每周增加195个航班和每年新增一家客运或货运航空公司经营中美航线的安排。目前,中美航线上共有美联航、美国航空、美西北、美国大陆航空、联合包裹(UPS)、联邦快递、美国极地货运航空公司等7家航空公司运营客货运业务,在《协定》签署不到一年时间内,所有新增航班数量已被上述美国航空公司用满,并不断抱怨“很难在飞机上找到一个空座”。因此,新一轮中美航权扩大谈判的深入被视为是解决各家美国航空公司的“口粮”问题。 与美国航空公司“吃不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航空公司对中美航班却是用不完,且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尽管按照原协议,中国的航空公司所能飞往的对方城市数量是美国航空公司的两倍多,但美国的航空公司依然雄踞中美航线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且大部分高端客人被美国的航空公司抢走。 一位不愿具名的航空界资深人士指出,实际上放慢开放步伐对实力较弱的国内航空公司至关重要。实力强大美国航空公司当然希望在中国的航空公司尚未具有足够竞争力之前,抢占更多市场,分食更多蛋糕。但中国的航空公司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提高综合竞争力,与美国航空公司抗衡。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