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越来越成为一场寡头们才玩得起的游戏,那些背景深厚,拥有数量巨大的终端用户和渠道优势的参与者们将成为这场游戏的主宰。 2007年1月,在一场关于“金融与支付”的论坛上,当盛大网络公司总裁唐骏在台上大谈盛大电子支付业务时,引来下面众多业内人士低声议论。可能更让人们疑惑的是,唐骏声称,其电子支付在2006年底的美国路演中已经成为主要介绍业务之一。这到底是为了迎合美国投资者还是盛大的一颗真实棋子? 而对于电子支付界来说,更大的悬念可能还在于,2006年底传言变现实的“TOM-eBay易趣”组合,及其幕后站立的“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身影,这四者的结合一旦成行,对这个行业形成的马太效应足以改写支付业的游戏规则,影响多家支付商的命运。 让人难以捉摸的还有央行已经连续四次推迟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2007年3月,这个旨在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身份界定和规范管理(即业界所谓的发放牌照)的政策传来最新的出台时间表—来自央行支付结算司的消息称,“结果4月份就会揭晓”。而将这几个时间点放在一起,留给了人们一个更大的疑问: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能够确定的是,以互联网草根姿态起家的电子支付已经不再是民间支付公司的独享地盘。包括盛大、腾讯身后的财付通、淘宝为后台的支付宝在内的支付平台,以及背景更为深厚、规模更为庞大的中国移动,无一例外都拥有数量巨大的终端用户和独特的渠道优势,这就像是为虚无缥渺的互联网世界寻找到了无数的落地出口,电子支付市场轻而易举的落入这些寡头地盘。 一场终端为王的商业游戏即将在电子支付领域声势浩大的上演。 “TOM-eBay易趣”的幕后身影 这就像是一场情节紧凑的商业大片。 2006年12月,传言中的“TOM在线接手eBay易趣”终于成为事实。与这场结合同时被证实的,还有另一则传闻—贝宝将以1.05亿美元投资联动优势,换取后者33%的股份。而在2005年9月,TOM在线已经和联动优势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市场联合开发与推广基于银行卡、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手机支付产品及服务,传言中,李嘉诚基金会董事、TOM集团第二大股东周凯旋也是联动优势股东之一。 两个情节的结合点在于联动优势。这家2003年由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资成立的公司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一直是中国移动手机钱包的独家运营实体,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业绩与背景不相符”而广遭业内人士诟病,但现在看来,当人们还在嘲笑的时候,它以及它背后的股东方已经在开始大手笔布局。 就在过去的2006年,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国内几个地方悄无声息的启动NFC(非接触式支付)商用试验。据中国移动内部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个被普遍解读为“手机替代银行卡”的应用已经预计将成为中国移动在2007年之后的重头戏。如果成行,拥有过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无疑将成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具竞争力的支付清算组织。 尽管TOM、eBay方都以沉默来回应这一传闻,但有来自这两方以及联动优势的知情人士都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三者的结合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6年5月,联动优势总经理张斌就曾告诉本刊记者,2006年底到2007年初公司将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动作,但他当时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在此之前,联动优势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受韩国DANAL公司之邀,中国移动研究院组团前往韩国访问,张斌也在其中。DANAL是韩国最大的移动支付提供商和移动内容提供商,为SK电信、KTF、LG电信等运营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被视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移动支付运营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尤其是在NFC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而直到现在,联动优势在移动支付上的动作主要嫁接在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业务上,这项2002年就已经开通的远程支付方式被业内公认为存在着操作复杂和支付安全系数较低等几道硬伤,业务范围也多局限在“非实物交易支付”,这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支付市场释放巨大潜力的一大瓶颈。 北京某电子支付公司总裁告诉记者,要突破这一瓶颈,一是需要将手机终端层面的操作简单化,二则是要求支付运营商在商户市场上从线上走到线下,大规模扩大收单市场,而非接触式支付尤其是NFC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机不再是传统的通讯工具,同时还是具有银行卡功能的手机智能终端,使得大量的面对面支付结算能够通过手机完成,这已经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必要条件。 但抛开政策管制因素不说,向NFC跨越的背后实质是手机取代银行卡直接成为支付结算的终端介质,支付运营商的重心也成为发展商户和最终用户并重。对于联动优势这样的国内移动支付运营商而言,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运营经验。 而eBay易趣旗下的贝宝正好能够补上这一块短板。 C2C支付的终端嫁接 贝宝的母体Paypal从一开始就是以账户支付的模式进行运营,这一模式的关键点在于Paypal能够将最终用户牢牢抓在手中。在被eBay于2001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之后,到目前为止,Paypal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14亿个帐户用户,月资金流量达到20亿美元以上—这一数字甚至要超过中国多数商业银行的交易量。更值得指出的是,PayPal卡已经从网上走向线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并在支付结算业务上对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产生实质威胁。 在此之前,对Paypal在中国市场的发展,eBay曾一度寄以厚望,为此,还专门为Paypal取了一个十分中国化的名字“贝宝”,并在中国独立运营。在eBay易趣的C2C业务过去几年遭遇了淘宝以及腾讯拍拍网等本土公司的强力阻击之后,对贝宝更是满怀希望。 2006年9月,担任贝宝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廖光宇取代吴世雄成为eBay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廖在加入eBay之前,一直拥有的是金融背景,在渣打银行中国区先后担任中小企业银行业务部总经理,信用卡、个人贷款和按揭贷款业务部总经理,及个人银行业务部代理负责人。这一变化被业内普遍解读为eBay基本放弃在中国C2C市场的计划,而将赌注下在电子支付业务上。 有意思的是,2006年9月也是上一版本传言中央行《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出台的时间。但据某同情贝宝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此后不久,贝宝就从内部渠道得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取得牌照,个中缘由除了其过于明显的外资背景,“可能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因素,”这位人士意味深长的告诉记者。 对于eBay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时的eBay已经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要么彻底放弃中国市场,要么改变行进路线。以合作的方式,选择“曲线救国”路径,似乎成了eBay在中国市场的唯一选择。 而TOM背后的李嘉诚背景,加上联动优势股东层的资源,使得三者的结合体拿到牌照基本不成问题。能够想象的是,“TOM-eBay易趣”不会简单的停留在电子商务的结合上,而联动优势背后的中国移动因素也使得Paypal从线上走到线下的支付模式拷贝到中国成为可能,“只是支付载体从卡片变成手机而已”,电子支付领域某资深人士认为,“TOM-eBay易趣-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这个结合体的真实商业价值在于将C2C帐户支付模式与数量庞大的手机终端有机结合起来,无疑激活了贝宝的巨大商业潜能,“这已经成为中国支付市场的最大变数,”并开始牵引国内金融、电信、互联网等几大领域的敏感神经。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胡滔就认为,单纯的第三方网关支付模式还不足以撼动商业银行的位置,真正存在“能跟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上全面开战”可能性的就是以贝宝、支付宝为代表的C2C支付模式。 “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虚拟帐户,在做本应属于银行业务的帐户管理和支付结算;另外更关键的是,依托自身的C2C交易平台,他们经营了大量客户,”在胡滔看来,“银行本有的优势一是能抓到最终客户群,另外就是拥有支付结算的通路和网络,现在这种C2C交易模式下支持的支付模式正在从两方面正面冲击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而更为可怕的是,TOM-eBay易趣-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这个结合体一旦成型,等于为贝宝的C2C帐户支付模式在中国市场寻找到了一个最具优势的渠道出口,中国移动2亿多的用户在理论上都将可以嫁接到这一支付平台上,而且这种对最终用户的争夺更是存在着取代性—手机应用比起银行卡来,对用户更具粘性。 终端为王 移动支付应用走在前列的日本和韩国市场已经给出了事实例证。以韩国为例,“无线结算服务”已经成为SK电信、KTF以及LG电信这3家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重要业务之一,越来越多的韩国手机用户申请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将手机当作信用卡”在韩国也成为一种常态。 同样在移动支付应用相对成功的日本,就在2007年2月,NTT DoCoMo与麦当劳结盟,双方宣称从今年10月起,NTT的用户将能够利用它们的手机,在日本3800家麦当劳餐厅支付电子现金。值得注意的是,NTT DoCoMo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在2006年投资了重庆一家叫“结算行”的公司,而后者已经获得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始运营包括公共事业结算在内的各种支付服务。 市场咨询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则称,在未来5年,手机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 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内移动运营商不会看不到这一趋势。事实上,早在2003年之前,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国移动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充值卡直接进行话费之外的消费支付,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但这一项明显“超出经营范围,进入金融业专营的支付领域”的业务在当时被监管部门紧急叫停。 但从2006年初开始,中国移动的一些地方分公司又开始悄然推出这一项业务。在湖北武汉,不少湖北移动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行消费结算,其发展程度甚至已经到了“湖北移动的用户去理发都可以用手机话费结算”。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中国移动总部还未公开支持推广这一业务,但在默许之下,不少地方移动公司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但手机显然不是唯一的终端王者。 一直不显山露水的盛大早在 2003年就推出了盛大网络电子支付系统,成为国内首批与主要商业银行实现直联合作的互联网公司。盛大电子支付业务负责人茅建忠称,盛大拥有4.6亿的注册用户(相当于全体中国网民在盛大注册3次以上),其电子支付平台最初即是从满足盛大用户的交易需求出发而建立。2006年12月,盛大网络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正式推出。而作为盛大网游商业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电子支付系统直接促进的预付卡的销售占据了2006年第三季度预付卡总量的22.7%。北京某支付公司总裁认为,从之前一直在幕后默默无闻,到现在走向台前,盛大内部显然对这一业务定位进行了调整,而在其中起到作用的,正是其以机顶盒为代表产品的家庭娱乐战略。 事实上,电子支付现在盛大体系内还未成为一项独立性业务,但国内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已经将其旗下的财付通支付平台剥离出来,成立独立公司进行运营。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颖麒告诉记者,财付通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大而全的支付品牌”,而其母体腾讯1亿多的QQ实质用户无疑是支撑其财付通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 背靠腾讯这个互联网终端之王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集团内部资源,据刘颖麒介绍,腾讯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研究用户使用习惯,对其支付产品进行研究。“在一个大的观察室里,我们能够看到使用我们产品时候,用户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嘴里在说什么话,走到某一步为什么会放弃等”。 这种从用户中随机选择进行研究的方式使得财付通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比如用户设置密码的时候,可能会设置一个跟QQ密码相同或者非常简单的一个密码,前者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会跟他去谈,看他设置后的一个感受,进而在流程中添加一个改善,比如限制他不能相同或者提醒,这样会使他在后期使用密码时操作更顺畅。” 同时,刘颖麒也认为,这种掌握终端用户带来的优势是其它的电子支付机构所不具有的。正因如此,尽管商业银行界对腾讯一直颇为戒备,但仍对与腾讯的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兴业银行都先后与财付通一起发行了联名的实体信用卡或借记卡——而这种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也是其它支付公司难以企求的。 北京某支付公司总裁认为,最后真正能主导市场的也可能只有这些能够直面消费者的支付运营商,而中国移动和腾讯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但要真正闯入这一市场,目前看来,“监管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牌照发放问题还是最大门槛。” 出逃路径 而对于其他一些一直忙于跑马圈地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来说,在单纯的网关支付模式价值正在逐渐萎缩,面临商业银行挤压的同时,这些终端巨头的加入更像是一只突然出现趁火打劫的猛兽。 北京YeePay易宝CEO唐彬过去一年多更多是将自己作为布道者的角色来对待,他一直认为,“支付是国内未被满足的最大需求之一”,需求意味着市场,于是,电子支付在唐彬眼里就成为一笔具有巨大潜力的生意。 在2005年推出电话支付业务之后,YeePay易宝一度号称“以秒计算的速度”在成长。但在2006年,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固话运营商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了电话支付业务,尽管还未真正铺开市场,但中国电信庞大的固话终端用户对于YeePay易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无疑是如鲠在喉。 而在网上支付方面,可以预见的是,拥有淘宝作支撑的支付宝,以及紧紧跟进的财付通,加上“TOM-eBay易趣”等直接掌握最终用户群的支付平台,市场占有的速度只能更快。在开始进入巨头语境下的电子支付行业中,单一的网上支付公司生存门坎已经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在2006年,国内最早的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与其母公司首信股份剥离,卖给了境外一家叫PayEase的支付公司,而ChinaPay(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则与广州好易联合并,并引发了原ChinaPay总经理周烨率队出走组建了另一家叫汇付天下的支付公司。 仍然坚守阵地的第三方支付商也开始纷纷求变,据上海环讯副总经理文哲介绍,尽管目前环迅的盈利主要是依赖传统的网关支付业务,但环迅已经开始向账户支付和电话银行支付等支付手段的创新方向努力,同时从结算、担保、客服等多个细分层面进行模式创新。 但关键在于,缺乏终端渠道仍然是这些支付商的一大软肋,刘颖麒认为,“它们更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细分市场、行业应用上去发展”。唐彬称,电子支付现在进入了2.0时代,要“随需应变”,如果仅仅充当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这种插线板式的角色,“只有死路一条”,他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更多的增值服务上。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在这场寡头竞合中,同时出现的还有产业链的细分,在商业银行之外,拥有终端用户优势的支付平台将占据更为上游的位置,传统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商则更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上的增值服务商。 但即使如此,刘颖麒说,无论从用户和商户的选择,还是从整个体系的风险角度来看,这个市场都不会留下太多的单纯的第三方支付商。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3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