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街本身就是一条流动的记忆,和着最熟悉的吆喝和最新鲜的菜品,搭建起私密的、城市的味道。美食街之老旧与潮流,不用著书立传,身在其中自然就有了对美食之宏大历史的细微体会。
《追忆似水年华》的序章里是这样确描述“小马德兰点心”的:“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时光流逝,白云苍狗,所以有了过去,过去就是古典,古典就是一方水土与一方人。如果说很难有外力彻底改变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那么,一方水土培养的胃口,也不是一般的固执与坚强。除了抵挡焦虑让你悲伤的胃觉得宽怀,重要的是无论你境遇如何身处何地,千帆过尽,想灯火阑珊,唤醒记忆的,还是最熟悉的胃口。对于地道的成都人来说,如果长期在外,对家乡味的思念是浓重而深切的。一旦逮机会回家,前两顿立马奔蹄花儿和火锅而去,吃得忽而嗨哟涕泪横流。这就是情结。有什么办法。美食最乡思。
吃,远远不是填饱肚皮维系生命简单,乃是情感寄托之基本。深明大义的古人说食色性也。想老夫子在教书之余吃饱喝足,才摇头晃脑念得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人的吃,并不计较菜之贵贱,要的是口感,或者,更是一种心理的感受。
成都实实在在算是美食之都。和很多城市相比,其餐馆之众,高档酒楼,苍蝇馆子遍布大街小巷。半夜三更出门,也走不过一条街,就能找到吃的。数万多家吃处,绝对不是虚名。这其中除去川菜火锅,成都的小吃也颇为有名。当然过去的老成都并没有小吃街美食街的说法,赖汤圆张凉粉在城北,肥肠粉龙眼包在城中,夫妻肺片在城西。大概到90年代,才开始有美食节。仍是以这些小吃为主,结合成都周边诸如温江、邛崃、乐山等各地特色小吃,集中在太升路的工人文化宫。准确说,还称不上美食街,就是小吃节而已。这小吃节想必是很多人美好的回忆之一。一般由父母带领全家,包括你们哥你们姐,吃一肚子乱七八糟,从甜水面到竹筒饭不一而足,再回去拉上个三天五天的肚子。那时候好吃好喝得机会毕竟不多,能集中吃到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牛肉饼、小笼包、赖汤圆、三合泥、蒸蒸糕、叶儿粑、马蹄糕、三大炮……该是怎样一种所向披靡的幸福呢。
后来,餐饮越发繁荣,除了川菜和火锅,其他菜系加各种洋餐,也逐渐形成规模,聚成所谓的美食街。
这些各具特色的美食街,由西往东呈扇形铺开,计有:锦里小吃一条街、沙西美食一条街,一品天下,羊西线美食一条街及府南新区火锅一条街、草堂餐饮娱乐圈,包括琴台路、锦里西路、芳邻路和青华路,万达广场美食街,双楠美食区,玉林—中华园美食区,科华路美食街,人民南路南延线休闲餐饮一条街,望平街美食区,春熙路小吃街区。如上,算是比较完全的统计。最有趣的是,古典与现代并没有互相抵消,其实最早成都小吃都依附于大菜、中餐,而现在已独立出来,独立成店,自成一家。这就是最早的苍蝇馆子吧。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