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到来,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其中一些“攻略”不乏铤而走险,有些甚至要穿越悬崖峭壁。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学者杨勇指出,由于票价在旅游总消费中的比例过高,游客想省钱,难免冒险。据媒体报道,中国景区票价多数超过外国。
与旅游相关的“逃票攻略”网络泛滥,本质是旅游产业资源保障不足的产物。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内有限的资源要承载数亿人节日期间的出游观光和休憩休闲,明显不堪重负,在时下一些地方游客不仅视游览名山大川为旅游,竟然将过去年代根本算不上旅游的“乡村采摘”、“一日农村种植”也当成“旅游”,只能说明旅游资源稀缺的程度。在人人蜂涌而至某某景点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能“进得去”不免会有游客选择逃票,这种动因与价格关系并不大。另一种原因就是与价格有关的“免费景点”太过于稀少。在台湾所有寺庙是不可能收门票的,在内在几乎每一个寺庙都需要门票,这正是“低价和免费景点”过于稀少的反映,为减轻旅游成本,不排除会有部分游客甘冒危险去“逃票”。
部分游客选择逃票,终归与旅游产业存在的“短板”有关。大部分景点“节日扎堆”平时却“吃不饱”,就是资源配置出现了问题,也是配置上不科学的显现。正因为平时无人问津,一到旺季景点只能“加紧”敛财,所谓的“黄金时间段旅游”、“黄金周”旅游无不是景点经营者看来最“弥足珍贵”的、也带有“无奈色彩”的敛财季、敛财周。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门票只能年年高涨,会进一步呈现和加剧短板效应和进一步变相“鼓励”游客“逃票”。
游客“逃票”会影响景点景区收入,也会对游客安全形成重大隐患,更是影响国内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暗疾”。治标还须治本,既然短期内国内旅游资源不可能变的丰沛起来,就和年年一度的春运“一票难求”一样,即使票价再贵也会“一票难求”、“有钱无钱也要回家过年”,与其如此众多景点倒不如体谅公众和游客苦衷,将景点门票真正降下来。以给“想逃票”的游客,一个堂堂正正进入景点的机会。这本身也是对游客安全利益负责。在无法根本上缓解旅游资源稀缺问题的情况下,有关方面还可以考虑“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扎堆放假”是不是可以变更为“错峰”?“黄金周”或长假期间,是不是可以允许职工自主“分割”?从“错峰上下班”的成功先例分析,景点错峰也是可行的。这样一来,既能加强景点自身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也会大限度避免极不安全的“逃票攻略”的泛滥。(文/毕晓哲)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41231.html